蛋白質掌控了細胞中所有的生物系統,雖然許多蛋白質是獨自發揮其功能,但絕大多數的蛋白質是透過與其他蛋白質交互作用以執行正確的生物活性。透過免疫共沉澱(Co-IP)、下拉測定(Pull-down assay)、交聯作用(Crosslinking)、標記轉移(Label transfer)和遠西方墨點分析(Far–western blot analysis)等方法,可針對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的特徵進行描述,對於瞭解細胞生物學和蛋白質功能極為關鍵。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簡介

蛋白質是細胞內促進大部分生物過程的主力軍,包含基因表達、細胞生長、增殖、營養吸收、細胞形態、移動性、細胞間通訊和細胞凋亡等。但是細胞會對無數的刺激做出反應,因此蛋白質的表達是一個動態過程;完成特定任務的蛋白質,可能並不會持續表達或活化。此外,因為許多蛋白質是以細胞類型為基礎來進行表達,而並非所有細胞都相等。蛋白質的這些基本特徵暗示著其難以研究的複雜性,尤其是在特定生物背景下嘗試理解蛋白質功能。

有助於了解蛋白質功能的關鍵觀點,包括:

  • 蛋白質序列與結構—探索結構模體(Motif),以預測蛋白質功能。
  • 進化歷程與保留序列—鑑定關鍵調控殘基。
  • 基因表達譜—剖析細胞類型的特異性,以及如何調節表達。
  • 轉譯後修飾—磷酸化(Phosphorylation)、醯化(Ac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和泛素化(Ubiquitination)以表明其位置、激活和/或功能。
  • 與其他蛋白質的交互作用—透過了解其結合蛋白的功能,推測其潛在功能。
  • 細胞內定位—可能暗示蛋白質的功能。

直到1990年代末期,對於蛋白質功能的分析主要聚焦於單一種蛋白質。然而,由於大多數蛋白質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以發揮正常功能,因此應該在成群發生交互作用的情境下對其進行研究,才能充分了解它們的功能。隨著人類基因組的公開和蛋白質體學領域的蓬勃發展,了解蛋白質如何交互作用並鑑定生物網絡,對於理解蛋白質如何在細胞內執行功能極為關鍵。

蛋白質製備手冊

在這本32頁的手冊中,幫助您詳細了解如何使用各種Thermo Scientific蛋白質生物學工具,從蛋白質樣品、免疫沉澱和其他蛋白質純化與潔淨方法中,進行脫鹽、緩衝液更換、濃縮和/或去除污染物。

  • 免疫沉澱(IP)、co-IP和染色質-IP。
  • 重組蛋白純化標籤。
  • 使用Slide-A-Lyzer透析盒及設備,安全地透析蛋白質樣品。
  • 透過Zeba脫鹽離心管柱和孔盤,實現超高蛋白質回收率的快速樣品脫鹽。
  • 使用針對清潔劑或內毒素優化的樹脂,有效地提取特定污染物。
  • 運用Pierce蛋白濃縮管,快速濃縮稀釋的蛋白質樣品。
protein-prep-handbook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的類型

蛋白質交互作用的基本特徵可以是穩定或短暫的,且這兩種類型的交互作用力可能很強或是微弱。蛋白質純化成多次單元複合體的相關交互作用大部分很穩定,這些複合體的次單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血紅蛋白和core RNA聚合酶是透過多次單元交互作用所形成穩定複合體的實例。

暫態交互作用被認為可掌控大多數的細胞過程。顧名思義,暫態交互作用的本質是暫時的,通常需要一套完整條件以促進交互作用,例如磷酸化、構象改變或定位於細胞內部的離散區域。暫態交互作用可以很強或微弱、快速或緩慢。在與它們的結合物接觸時,暫態交互作用的蛋白質參與了廣泛的細胞過程,包括蛋白質修飾、運輸、折疊、訊息傳導、細胞凋亡以及細胞週期等。下面的圖闡釋了,關於調節細胞凋亡和抗凋亡過程的蛋白質交互作用。


Heavy BAD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圖A:使用穀胱甘肽樹脂(E1)和鈷樹脂(E2)串聯親和力,從HeLa IVT裂解物(L)中純化出的重組輕質和重質BAD-GST-HA-6xHIS的SDS-PAGE凝膠,並進行Coomassie染色。每個cloumn標示出其流通量(FT)。圖B:細胞存活和細胞死亡(即細胞凋亡)期間,BAD磷酸化和蛋白質交互作用的示意圖。圖C:BAD蛋白質序列的涵蓋範圍,顯示已確定的Akt磷酸化共有位點(紅色框)。圖D:穩定態同位素標記BAD胜肽HSSYPAGTEDDEGmGEEPSPFr的MS光譜。


蛋白質透過疏水性鍵結、van der Waals作用力和鹽橋等組合,在每個蛋白質的特定結合結構域上相互結合。這些結構域可以是小型結合裂縫或大型表面,長度可能僅數個胜肽或跨越數百個胺基酸。結合的強度受結合結構域大小的影響。舉亮胺酸拉鍊(Leucine zipper)為例,它是一個常見的、可促進穩定的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的表面結構域,是每個蛋白質皆由α-螺旋組成,透過每個α-螺旋上規則間隔的亮胺酸殘基的疏水性鍵,在相鄰的螺旋肽鏈之間以平行方式相互牽引而結合。由於緊密的分子堆積,亮胺酸拉鍊為多重蛋白複合體提供了穩定的結合,儘管由於α-螺旋中的非亮胺酸胺基酸會減少分子堆積而降低交互作用的強度,因此,所有亮胺酸拉鍊的結合方式並不完全相同。

兩個Src同源(SH)結構域,SH2和SH3,是暫態結合結構域的常見例子,它們與短胜肽序列結合並且普遍存在於訊息傳遞蛋白中。SH2結構域可識別具有磷酸化酪胺酸殘基(Phosphorylated tyrosine residue)的胜肽序列,這通常表示蛋白質的活化。SH2結構域在生長因子受體的訊息傳導中扮演關鍵角色,在此過程中,酪胺酸殘基上發生配體介導受體的磷酸化,使下游反應物聚集,並透過殘基的SH2結構域對其進行識別。SH3結構域可用於識別富含脯胺酸(Proline)的胜肽序列,通常被激酶、磷脂酶和GTP酶用來鑑定目標蛋白。儘管SH2和SH3結構域通常會與這些模體(Motif)相結合,但不同蛋白質交互作用的特異性,是由各自模體中鄰近的胺基酸殘基所決定。


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的生物效應

兩種或多種蛋白質與特定功能目標交互作用的結果,可以運用數種不同的方式來證明。蛋白質交互作用造成的可觀測效應,已整理概列如下:

  • 酶的動力學特性改變,這可能是由於受質結合或異位效應(allosteric effect)的細微變化所導致。
  • 透過受質在結構域或次單元間的移動來實現受質傳遞,最後形成預期的最終產品。
  • 創造一個全新的結合位點,通常用於小效應分子。
  • 蛋白質失去活性或被破壞。
  • 透過與不同結合物的交互作用,改變一個蛋白質對其受質的特異性;例如,呈現一種全新功能,而且兩種蛋白質都無法單獨表現這項新功能。
  • 在上游或下游程序中發揮調節作用。

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的常用分析方法

蛋白質交互作用的驗證、特徵描述和確認,通常需要整合多種技術來進行。之前對於未知蛋白質,可以透過它們與一種或多種已知蛋白質的關聯性來探索。蛋白質交互作用分析還可能於眾所周知的蛋白質上,揭露出獨特且未曾預見的功能作用。對交互作用進行探索或驗證的第一步,是了解這些蛋白質位於體內何處、如何、在何種條件下交互作用,以及這些交互作用的功能意義。

雖然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和途徑研究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無法在此處描述,但下表和本節的其餘部分重點介紹了分析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的常用方法,以及使用每種方法適合研究的交互作用類型。綜上所述,穩定的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最容易透過免疫共沉澱和下拉測定等物理方法分離,因為蛋白質複合體不會隨著時間而分解。使用這些方法可以鑑定微弱或短暫的交互作用,在Co-IP或下拉期間,先將蛋白質共價交聯以凍結交互作用。另外,交聯作用,連同標記轉移和遠西方墨點分析可以獨立於其他方法,來鑑定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

廣泛的蛋白質交互作用類型的常用分析方法

方法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
免疫共沉澱法(Co-IP)穩定或強
下拉測定穩定或強
交聯蛋白質交互作用分析暫態或微弱
標記轉移蛋白質交互作用分析暫態或微弱
遠西方墨點分析中度穩定

免疫共沉澱法(Co-IP)

免疫共沉澱(Co-IP)是一種用以探索蛋白質交互作用的受歡迎技術。Co-IP方法與單一蛋白質的免疫沉澱(IP)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抗體沉澱的目標蛋白,也稱為"誘餌(bait)",將與來自裂解物的結合物/蛋白質複合體,或稱"獵物(prey)",進行共沉澱反應。實際上,交互作用的蛋白質與目標抗原結合,而目標抗原則與固定在載體上的抗體結合。免疫沉澱蛋白及其結合目標,通常會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SDS-PAGE)和西方墨點分析來檢測。當關聯蛋白共沉澱時,最常見的假設是在細胞層級上,這些蛋白質與目標抗原的功能有關。然而這僅是假設,有待進一步驗證。

細胞週期蛋白B和Cdk1的免疫共沉澱。Thermo Scientific Pierce蛋白A/G磁珠與Cdk1複合體上的Cdk1抗體結合。Cyclin B與Cdk1結合,之後與其結合物一同被捕獲。


下拉測定

下拉測定在方法學上與免疫共沉澱相似,因為本方法利用磁珠載體來純化交互作用的蛋白質。然而,這兩種方法的區別在於,Co-IP使用抗體來捕獲蛋白質複合體,而下拉測定則使用"誘餌(bait)"蛋白來純化裂解物中與誘餌結合的任何蛋白質。下拉測定非常適合研究作用力強或穩定的交互作用,或是無可用抗體以執行免疫共沉澱的交互作用。

下拉測定的常規示意圖。下拉測定是一種類似於免疫沉澱的小規模親和純化技術,不同之處在於抗體被其他親和系統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親和系統包括穀胱甘肽-S-轉移酶(GST)-、聚組胺酸-或鏈黴親和素標記的蛋白質或結合域,可分別被穀胱甘肽-、金屬螯合物(鈷或鎳)-或生物素包被的瓊脂糖微珠所捕獲。固定的融合標籤蛋白作為"誘餌"來捕獲假定的結合物(即"獵物")。在典型的下拉測定中,固定的誘餌蛋白質與細胞裂解物一起作用,在規定的洗滌步驟後,使用競爭性分析物、或低pH值、或還原性緩衝液選擇性地洗脫複合體,再進行凝膠或西方墨點分析。


交聯蛋白質交互作用分析

大多數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是暫態的,僅在細胞內發生單一級聯或其他代謝功能中短暫出現。交聯交互作用的蛋白質,是一種讓交互作用複合體組成相當穩定或永久連接的方法。一旦交互作用的組成形成共價交聯,其他步驟(如細胞裂解、親和純化、電泳或質譜)即可用來分析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同時可維持原有的交互作用複合體。

可以將同型雙功能的胺反應交聯劑添加到細胞中,以將可能交互作用的蛋白質交聯在一起,然後於裂解後透過Western blotting進行分析。交聯劑可以是膜穿透性的,如DSS,用於交聯細胞內蛋白質,或也可以是膜不通透性的,如BS3,用於交聯細胞表面蛋白質。此外,一些交聯劑可以使用還原劑(如DSPDTSSP)裂解,用於逆轉交聯。

另外,含有光活化基團的異型雙功能交聯劑,如SDA產品或Sulfo-SDA,可用於捕捉可能發生的暫態交互作用,例如在特定刺激之後。光活化的使用時機,也可以在以光活化胺基酸L-Photo-LeucineL-Photo-Methionine進行代謝標記之後。

蛋白質之間的交聯位點可以利用質譜法進行高精度繪製,特別是當使用MS可裂解交聯劑(如DSSO或DSBU)時。


標記轉移蛋白質交互作用分析

標記轉移作用,過程包括交互作用分子(即誘餌和獵物蛋白質)與標記的交聯劑產生交聯,然後切斷誘餌和獵物之間的連接,使標記保持附著於獵物上。這種方法極具特殊價值,因為它能夠鑑定與感興趣蛋白質產生微弱或暫態交互作用的蛋白質。因全新的非同位素試劑和方法持續開發中,讓這項技術更容易被研究人員所接受,且能輕鬆地執行。

Sulfo-SBED生物素標記轉移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的實驗策略。


遠西方墨點法分析

正如pull-down下拉測定與Co-IP的不同之處,是在於使用標記的蛋白質而非抗體,來檢測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Far-western分析也與Western blot分析不同,在於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的檢測,是透過電泳中的蛋白質與經純化且標記的誘餌蛋白作用,而不是使用目標蛋白特異性抗體。採用"Far"一詞以強調其差異性。

分析蛋白質-蛋白質交互作用的遠西方墨點圖。在此圖例中,使用標記的誘餌蛋白以探測轉印膜或凝膠中的獵物蛋白。一旦結合,以誘餌標籤為目標的酶(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結合抗體,被用來標記交互作用,然後透過酶化學發光檢測。這種通用方法可以透過未標記的誘餌蛋白(利用抗體檢測)、生物素化的誘餌蛋白(利用酶共軛的鏈黴親和素檢測),或放射性標記的誘餌蛋白(於底片曝光檢測)來適應調整。


推薦閱讀
  1. Golemis E (2002)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A molecular cloning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NY):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p ix, 682.
  2. Phizicky EM, Fields S (1995)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analysis. Microbiol Rev 59:94–123.

僅供研究用途,不得用於診斷程序。

For Research Use Only. Not for use in diagnostic proced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