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概述
SuperScript™ III CellsDirect™ cDNA 合成系统是一种经过优化的试剂盒,可直接从哺乳动物细胞裂解物中合成第一链 cDNA,而无需先分离 RNA。裂解和逆转录在同一试管中进行,得到的第一链 cDNA 可直接用于克隆和 PCR。对于实时定量 RT-PCR,请参阅以下注释。
在传统的 RT-PCR 中,首先从细胞中分离出 RNA,这个程序非常耗时,会导致材料损失。使用 SuperScript™ III CellsDirect™ cDNA 合成系统,可在单管中将细胞裂解,并以尽可能少的操作量从裂解液中获得 cDNA,且无样本损失。添加 DNase I,以便在第一链合成前消除基因组 DNA。
该试剂盒已针对范围从10,000个细胞一直到单个细胞(通过系列稀释测量)的小细胞样本量进行了优化。使用 SuperScript™ III 逆转录酶确保从少量起始材料(少至 10 pg 总 RNA)中获得高特异性和高得率的 cDNA。
合成后,可通过 PCR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第一链 cDNA,而无需中间有机提取或乙醇沉淀。
下图概述了相关程序:
对于从细胞裂解物中进行实时定量 RT-PCR (qRT-PCR),我们建议使用 SuperScript™ III Platinum® CellsDirect™ 两步法 qRT-PCR 试剂盒(货号11737-030 和 11737-038)或 SuperScript™ III Platinum® CellsDirect™ 两步法 qRT-PCR 试剂盒(含 SYBR® Green,货号11738-060 和 11738-068)。这些试剂盒包括专为实时定量 qRT-PCR 优化的试剂和方案。
试剂盒的优势
此试剂盒具有以下优势:
- 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生长的各种哺乳动物细胞类型相容
- 单管形式尽可能地减少了试剂损失、样本损失和处理时间
- 在第一链 cDNA 合成反应中使用总裂解物体积,从而用有限细胞数量提供更高得率,并允许检测罕见转录物
- SuperScript™ III 逆转录酶具有较低 RNase H 活性和较高热稳定性,在第一链合成反应中产生高得率 cDNA,从而提高灵敏度并增强罕见转录物的检测
- 生成优质 cDNA 以供在各种应用中使用,包括克隆和 PCR
- 方案简单,所需时间少于2小时
SuperScript™ III RT
SuperScript™ III 逆转录酶是 M-MLV RT 的工程改造版本,降低了 RNase H 活性并提高了热稳定性。该酶可用于在高达 55°C 的温度条件下合成 cDNA,相较于其他逆转录酶,可获得更高特异性、更高 cDNA 得率和更多全长产物。
由于 SuperScript™ III RT 不会受到核糖体和转运 RNA 显著抑制,因此可用于直接从总 RNA 高效合成第一链 cDNA。此系统中的 SuperScript™ III RT 浓度经过优化,可从细胞裂解物中的总 RNA 合成第一链 cDNA。
RNA 对照品及引物
本系统随附的 RNA 对照品由 HeLa 总 RNA (10 ng/µl) 组成。本试剂盒随附的正向对照引物和反向对照引物根据人 GAPDH 基因设计,可产生 1.18 kb PCR 产物。
运输及储存
试剂盒组分置于干冰上运输,并应储存在 -20°C 下。
试剂盒组分
货号 18080-200 提供用于25次反应的试剂。
货号 18080-300 提供用于100次反应的试剂。
组分 | 25次反应 | 100次反应 |
---|
重悬缓冲液 | 250 µl | 1 ml |
RNaseOUT™ 重组核糖核酸酶抑制剂(40单位/µl) | 50 µl | 200 µl |
DNase I (1 U/µl) | 125 µl | 500 µl |
10X DNase I 缓冲液 | 40 µl | 160 µl |
25 mM EDTA | 30 µl | 120 µl |
Oligo(dT)20 (50 µM) | 50 µl | 120 µl |
10 mM dNTP 混合物 | 25 µl | 100 µl |
SuperScript™ III RT(200单位/µl) | 25 µl | 100 µl |
5X RT 缓冲液* | 150 µl | 600 µl |
0.1 M DTT | 50 µl | 100 µl |
大肠杆菌 RNase H (2 U/µl) | 30 µl | 100 µl |
HeLa 总 RNA (10 ng/µl) | 10 µl | 10 µl |
正向对照引物 (10 µM) | 10 µl | 10 µl |
反向对照引物 (10 µM) | 10 µl | 10 µl |
* 5X RT 缓冲液成分:250 mM Tris-HCl(pH 值8.3,室温),375 mM KCl;15 mM MgCl
2
此试剂盒不包含 DNA 聚合酶。
18080200,18080300,11753100,11753500,11754100,11754500,11737030,11737038,11738060,11738068
介绍
在此步骤中,您可以在重悬缓冲液或重悬缓冲液/裂解增强剂溶液中裂解细胞,并进行 DNase I 酶切以从样本中去除基因组 DNA。
细胞类型和密度
此试剂盒已针对小细胞样本量(从1个细胞到10,000个细胞不等)进行了优化。此试剂盒的性能已使用多种不同的哺乳动物细胞系(包括 HeLa、COS-7、293、Jurkat、CV1 和 K562)进行了验证。细胞可在各种条件和处理方式下生长。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培养容器。
我们建议每次反应最多使用10,000个细胞。较高数量的细胞可能会抑制逆转录,导致得率下降和/或得到截断的 cDNA 产物。请确保所有与细胞接触的溶液和仪器都经无菌处理。始终采用适当的无菌技术,处理细胞时在层流通风罩内操作。
所需材料
用户提供以下材料:
- 裂解增强剂(可选;货号 11739-010)
- 生长培养基中的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
- Coulter 计数器或血细胞计数器
- 离心机(用于使细胞沉淀)
- 预热至 75°C 的培养箱、水浴或热循环仪
- 胰蛋白酶(仅适用于贴壁细胞培养)
- 1X 冷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 (PBS),不含 Ca++ 或 Mg++
- 0.2 ml 薄壁 PCR 管或96孔 PCR 板
- 冰
- 移液器
试剂盒中提供以下材料:
- 重悬缓冲液
- RNaseOUT™ (40 U/µl
- DNase I,扩增级 (1 U/µl)
- 10X DNase I 缓冲液
- EDTA,25 mM
- 可选:HeLa 总 RNA 对照品
裂解增强剂
我们建议在以下程序中使用裂解增强剂。裂解增强剂经过专门配制,可与此试剂盒搭配使用以促进细胞裂解。货号 11739-010 提供 1 ml 裂解增强剂和 10 ml 重悬缓冲液(更大容积的组织培养孔可能需要增加重悬缓冲液)。
对于组织培养孔中的细胞:临用前,制备重悬缓冲液/裂解增强剂的 10:1 溶液(例如 10 µl 重悬缓冲液对应 1 µl 裂解增强剂)。
所有步骤都应在冰上进行,试剂应在临用前冷却和/或解冻。 培养箱应预热至 75°C。
对照反应
对于对照反应,使用试剂盒中提供的 1 µl HeLa 总 RNA 而不是细胞裂解液。
裂解贴壁细胞或悬浮细胞
使用下列程序在大于24孔板板孔的容器中裂解贴壁细胞培养物。对于悬浮细胞,请跳过步骤 1-4,然后继续下面的步骤5。
- 加入足够的胰蛋白酶,覆盖组织培养皿、培养板或培养瓶中的贴壁细胞(例如,10 cm 培养皿使用约 1 ml;T75 培养瓶使用约 3 ml)。
- 在室温下或 37°C 培养箱内孵育5分钟。
- 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胞脱附情况。如果细胞没有脱附,请轻拍培养盘或培养瓶使细胞脱落,或延长细胞孵育时间,在显微镜下每分钟检查一次。
- 当所有细胞都已脱附后,加入含血清的培养基至最终体积为 10 ml(对于6孔和12孔板,加入 1X–2X 体积的培养基)。请注意,培养基必须含有血清才能使胰蛋白酶失活。
- 用移液管轻轻上下吸动以混匀细胞,然后将细胞悬液转移到离心管中。
- 以 200 x g 的设置对细胞离心5分钟使细胞沉淀。
- 吸出培养基,用 5–10 ml 1X 冷 PBS 洗涤细胞沉淀物。
- 以 200 x g 的设置对细胞离心5分钟使细胞沉淀。
- 吸出 PBS,将沉淀物重悬于 500 μµl 至 1 ml 的 1X 冷 PBS 中。轻轻混匀细胞溶液。
- 采集一小份的等份试液以确认细胞浓度为所需浓度。使用 Coulter 计数器以电子方式测定细胞密度,或者使用血细胞计数器室手动测定细胞密度。
- 使用冷 PBS 调节细胞密度,使其处在 1–10,000 个细胞/µl 范围内。再次对细胞进行计数,以验证细胞浓度。
- 向放在冰上的 0.2 ml 薄壁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加入 10 µl 重悬缓冲液。然后加入 1 µl 裂解增强剂或 1 µl RNaseOUT™ (40 U/µl)。
- 将 1–2 µl 的细胞(<10,000 个细胞)转移至 PCR 管/孔中。
对照:对于对照反应,向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加入 1 µl HeLa 总 RNA 对照品而不是细胞裂解物。
- 将管/板转移到预热至 75°C 的培养箱、水浴或热循环仪中,然后孵育10分钟。
对照:对于对照反应,孵育3分钟。
- 孵育后,短暂离心以收集冷凝液并继续进行 DNase I 酶切。
组织培养孔中的重悬缓冲液用量
在组织培养孔中裂解细胞所需的重悬缓冲液或重悬缓冲液/裂解增强剂溶液的最低体积如下:
组织培养板的孔数 | 每孔的重悬缓冲液(或缓冲液/裂解增强剂)体积 |
24
|
100 µl
|
48
|
50 µl
|
96
|
10 µl
|
可能需要更大体积。细胞应完全被溶液覆盖。
在更大容积的组织培养孔中裂解细胞可能需要更多的重悬缓冲液。货号 11739-010 提供更多的重悬缓冲液,其中包括 10 ml 重悬缓冲液和 1 ml 裂解增强剂。
在组织培养孔中裂解细胞
注释: 将细胞接种于组织培养孔中,使 10 µl 重悬细胞达到所需的浓度。
对于组织培养孔中生长的贴壁细胞,执行以下裂解程序。
- 吸出每个孔中的培养基,用 1X 冷 PBS 洗涤每个孔。吸出 PBS。
- 向每个孔中加入重悬缓冲液或重悬缓冲液/裂解增强剂溶液(建议;参见第4页)。有关用量,请参见第5页中标题为“组织培养孔中的重悬缓冲液用量”的表格。缓冲液应覆盖孔中的细胞。
- 将板放在冰上孵育最长10分钟。在此期间,定期轻拍培养板,并每 2-3 分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以了解其是否已脱附或爆裂。
- 10分钟后,用移液管轻轻上下吸动细胞,以使剩余的贴壁细胞脱落。如果细胞难以脱附,则将培养板在室温或 37°C 下额外孵育5分钟,定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 对细胞进行计数或根据接种密度估算细胞密度(10 µl 应包含 <10,000 个细胞)。
- 将 10 µl 细胞悬液转移到 0.2 ml 薄壁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
- 对照:对于对照反应,向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加入 10µl 重悬缓冲液,然后加入 1 µl HeLa 总 RNA 对照品。
- 向 PCR 管/PCR 板孔中加入 1 µl RNaseOUT™ (40 U/µl)。
- 将管/板转移到预热至 75°C 的培养箱或热循环仪中,然后孵育10分钟。
- 对照:对于对照反应,孵育3分钟。
- 孵育后,短暂离心以收集冷凝液并继续进行 DNase I 酶切。
在此步骤中,您可以用 DNase I 处理细胞裂解物以降解任何污染性 DNA。
1. 将来自步骤15(裂解贴壁细胞或悬浮细胞)或步骤9(在组织培养孔中裂解细胞)的每个管/板放到冰上(参见“裂解细胞”),然后添加以下组分:
组分 | 用量 |
---|
DNase I,扩增级 (1 U/µl) | 5 µl |
10X DNase I 缓冲液 | 1.6 µl |
2. 用移液管轻轻上下吸动以混匀,然后短暂离心以收集内容物。
3. 在室温下孵育5分钟。
注释: 对于较大的样本量(>1,000 个细胞),可能会延长孵育时间(最长10分钟)。但是,孵育时间超过10分钟会大幅降低 cDNA 得率。
4. 短暂离心,然后向冰上的每个管/孔中加入 1.2 µl 的 25 mM EDTA。用移液管轻轻上下吸动以混匀,然后短暂离心以收集内容物。
5. 在 70°C 下孵育5分钟。
6. 短暂离心并继续进行第一链 cDNA 合成。
所需材料
用户提供以下材料:
试剂盒中提供以下材料:
- Oligo(dT)20 (50 µM)
- 10 mM dNTP 混合物
- 5X RT 缓冲液
- RNaseOUT™ (40 U/µl)
- SuperScript™ III RT (200 U/µl)
- 0.1 M DTT
- RNase H (2 U/µl)
第一链 cDNA 合成
1. 将来自 DNase I 酶切(步骤6)的每个试管放在冰上,然后添加以下组分:
组分 | 用量 |
---|
Oligo(dT)20 (50 µM) | 2 µl |
10 mM dNTP 混合物 | 1 µl |
2. 用移液管轻轻上下吸动以混匀,然后短暂离心以收集内容物。
3. 将试管在 70°C 下孵育5分钟。短暂离心试管以收集冷凝液。
4. 将试管放在冰上2分钟,然后添加以下组分:
组分 | 用量 |
---|
5X RT 缓冲液 | 6 µl |
RNaseOUT™ (40 U/µl) | 1 µl |
SuperScript™ III RT (200 U/µl)* | 1 µl |
0.1 M DTT | 1 µl |
*对于阴性 RT 对照,使用 1 µl 无菌蒸馏水代替 SuperScript™ III RT
5. 用移液管轻轻上下吸动以混匀,然后短暂离心以收集内容物。
6. 将试管转移到预热至 50°C 的热循环仪内。孵育50分钟。
7. 在 85°C 下对反应物灭活5分钟。
8. 向每个试管中加入 1 µl RNase H (2 U/µl),然后在 37°C 下孵育20分钟。
注释: 如果您将在终点 PCR 中扩增短靶标 (<1.0 kb),则此步骤为可选步骤。
9. 在冰上冷却反应物。
10. 将单链 cDNA 储存于 –20°C 下,或直接进行 PCR 扩增。
介绍
使用此试剂盒生成的第一链 cDNA 可直接用于 PCR 扩增而无需额外纯化。本部分提供了 PCR 和高保真 PCR 方案示例。
PCR 酶
对于扩增使用此试剂盒生成的第一链 cDNA,我们建议使用 Platinum® Taq DNA 聚合酶扩增 < 1.0 kb 的靶标,使用 Platinum® Taq 高保真 DNA 聚合酶扩增 > 1.0 kb 的靶标。
Platinum® Taq DNA 聚合酶是重组 Taq DNA 聚合酶与可在环境温度下阻断聚合酶活性的专有 Platinum® 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在 PCR 循环中,其活性在 94°C 下的变性步骤后恢复,从而使 Taq DNA 聚合酶在 PCR 中实现自动“热启动”。PCR 中的热启动特性可提高灵敏度、特异性和得率,同时允许在室温下组装反应。使用 Platinum® 抗体有助于降低 PCR 优化要求、缩短反应设置和处理时间以及降低污染风险,因此可改善长达 5 kb 模板的 PCR 结果。
Platinum® Taq 高保真 DNA 聚合酶是重组 Taq DNA 聚合酶、热球菌属 GB-D 聚合酶以及 Platinum® Taq 抗体的混合物。Platinum® 抗体与 Taq DNA 聚合酶形成复合物,可在室温下抑制活性,从而实现在室温下构建反应。活性在 94°C 下的 PCR 变性步骤后恢复,从而实现酶的自动“热启动”并可提高特异性、灵敏度和得率。
热球菌属 GB-D 聚合酶是一种具有 3’ 至 5’ 核酸外切酶活性的校正读码酶。Platinum® Taq 高保真 DNA 聚合酶的酶混合物保真度是单纯 Taq DNA 聚合酶的6倍,且无需优化即可扩增广泛靶标大小范围(高达 12 kb)内的简单和复杂 DNA 模板。
- 由于 PCR 是一种能扩增痕量数量 DNA 的强大技术,因此需采取所有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样本污染。
- 退火和延伸条件取决于引物 Tm,每种反应的退火和延伸条件应单独确定。
- 如果 PCR 效率不高,则使用引物滴定法在 100 nM 至 500 nM(终浓度)范围内以 100 nM 增量重复该反应。
以下方案在标准 PCR 反应中使用 Platinum
® Taq DNA 聚合酶。按需调整反应规格。最佳反应条件(包括孵育时间和温度以及酶、引物和 MgCl
2 的浓度)可能不同。
注释: 1.5 mM MgCl
2 的浓度足以满足大多数靶标的要求。若要进一步优化,可准备在 0.25 mM 至 3 mM 范围内以 1.5 mM 增量进行滴定。
- 将以下组分添加到置于室温下或放在冰上的 0.2 ml 或 0.5 ml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对于多次反应,制备常用组分的预混液。
组分 | 体积 | 最终浓度 |
---|
10X PCR 缓冲液(不含镁) | 5 µl | 1X |
10 mM dNTP 混合物 | 1 µl | 各 0.2 mM |
50-mM MgCl2 | 1.5 µl | 1.5 mM |
正义链引物 (10 µM) | 1 µl | 0.2 µM |
反义链引物 (10 µM) | 1 µl | 0.2 µM |
来自步骤10的 cDNA | 2 µl | -- |
Platinum® Taq DNA 聚合酶 | 0.4 µl | 2.0单位* |
高压灭菌蒸馏水 | 加至 50 µl | n/a |
- 混合管内的内容物,必要时可用 50 µl 矿物油或硅油覆盖。
- 对试管加盖并短暂离心以收集内容物。
- 在 94°C 热循环仪中孵育试管30秒至2分钟,使模板变性并激活酶。
- 执行 30–40 个循环的 PCR 扩增,如下所示:
变性 94°C 下持续 15–30 秒
退火 55–65°C 下持续30秒
延伸 72°C 下持续1分钟/kb
- 循环后保持 4°C 的反应温度。 样本可储存于 -20°C 下直至使用为止。
-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并通过溴化乙锭染色进行显色。使用合适的分子量标准品。
以下方案使用 Platinum® Taq 高保真 DNA 聚合酶。按需调整反应规格。最佳反应条件(包括孵育时间和温度以及 Platinum® Taq 高保真 DNA 聚合酶、引物、MgSO
4 和模板 DNA 的浓度)可能不同。
注释: 2 mM MgSO
4 的浓度足以满足大多数靶标的要求。若要进一步优化,可准备在 2 mM 至 4 mM 范围内以 0.25 mM 增量进行滴定。
- 将以下组分添加到置于室温下或放在冰上的 0.2 ml 或 0.5 ml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对于多次反应,制备常用组分的预混液。
组分 | 体积 | 最终浓度 |
---|
10X 高保真 PCR 缓冲液
| 5 µl | 1X |
10 mM dNTP 混合物 | 1 µl | 各 0.2 mM |
50-mM MgSO4 | 2 µl
| 2 mM |
正义链引物 (10 µM) | 1 µl | 0.2 µM |
反义链引物 (10 µM) | 1 µl | 0.2 µM |
来自步骤10的 cDNA | >1 µl | -- |
Platinum® Taq 高保真 DNA | 0.2 µl
| 1.0单位* |
高压灭菌蒸馏水 | 加至 50 µl | n/a |
* 1.0单位足以扩增大多数靶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更多的酶(多达2.5单位)。
- 混合管内的内容物,必要时可用 50 µl 矿物油或硅油覆盖。
- 对试管加盖并短暂离心以收集内容物。
- 在 94°C 热循环仪中孵育试管30秒至2分钟,使模板变性并激活酶。
- 执行 30–40 个循环的 PCR 扩增,如下所示:
变性 94°C 下持续 15–30 秒
退火 55–65°C 下持续30秒
延伸 68°C 下持续1分钟/kb
- 循环后保持 4°C 的反应温度。 样本可储存于 -20°C 下直至使用为止。
-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并通过溴化乙锭染色进行显色。使用合适的分子量标准品。
以下方案使用试剂盒中提供的 Platinum
® Taq DNA 聚合酶和对照引物。
- 为步骤10的每个对照反应制备 PCR 混合物。对于每个对照反应,将以下组分添加到置于室温下或放在冰上的无菌 0.2 ml 或 0.5 ml PCR 管或 PCR 板孔中:
组分 | 体积 |
---|
DEPC 处理水
| 38.1 µl |
10X PCR 缓冲液(不含 Mg++) | 5 µl |
50 mM MgCl2
| 1.5 µl
|
10 mM dNTP 混合物 | 1 µl |
正向对照引物 (10 µM) | 1 µl |
反向对照引物 (10 µM) | 1 µl |
来自 RNA 对照/ 阴性 RT 对照的 cDNA,步骤10 | 2 µl
|
Platinum® Taq DNA 聚合酶(5单位/µl) | 0.4 µl |
最终体积
| 50 µl
|
- 混合试管内容物。短暂离心以收集反应组分。
- 将反应混合物置于预加热 (94°C) 的热循环仪中。执行预变性步骤:94°C 下持续2分钟。
- 执行40个循环的 PCR:
变性 94°C 下持续15秒
退火 60°C 下持续30秒
延伸 72°C 下持续1分钟
注释: 对于缓慢升温的热循环仪,请遵循制造商的说明。
- 完成后,维持 4°C 的反应温度。
- 对于每份样本,各取 10 µl 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溴化乙锭染色法进行分析。对于对照样本,应显现一条对应于至少 25 ng 产物的 1.18 kb 谱带。对于阴性 RT 对照样本,不应显现任何谱带。
问题 | 可能的原因 | 建议解决方案 |
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后未出现谱带
|
程序错误
| - 确认已遵循所有步骤。使用对照 RNA 验证第一链反应的效率
|
|
RNA 发生降解
| - 向样本中加入总 HeLa RNA 对照品,以确定第一链反应中是否存在 RNase。
- 确认在方案的相应步骤中加入了 RNaseOUT™。
- 延长 DNase I 酶切时间可能会水解样本中的 RNA。使用的酶切时间为 <10 分钟。
- 保持无菌条件以防止 RNase 污染。
|
|
靶标 mRNA 含有较强的转录暂停因子
| - 在第一链反应中使用随机六聚体(货号 48190-011)代替 oligo(dT)20。
- 退火步骤后保持较高温度。
- 增加第一链反应的温度(最高 55°C)。
- 使用更靠近靶标 cDNA 3´ 末端的 PCR 引物。
|
|
在 PCR 中使用了过多的第一链产物
| |
电泳分析后出现非预期谱带
|
被基因组 DNA 污染
| - 请勿遗漏 DNase 酶切步骤。对于更大的样本量(>1,000 个细胞),应延长 DNase I 孵育时间,即最长10分钟。
- 设计退火至 mRNA 内含子两侧的外显子序列或外显子/外显子边界的引物,以便区分 cDNA 扩增产物和潜在污染性基因组 DNA 的产物。
- 如需检测产物是否来自 DNA,应制备阴性 RT 对照品。
|
|
引物的非特异性退火
| - 改变退火条件。
- 使用 Platinum® Taq DNA 聚合酶实现自动热启动 PCR。
- 针对每个模板和引物组合优化镁浓度。
|
- Berger, S.L. and Kimmel, A.R. (1987) Methods Enzymol 152, 316.
- Bracete, A.M., Mertz, L.M., Fox, D.K.(1999) Focus® 21, 38.
- Chomczynski, P. (1993) Biotechniques Vol. 15, 532.
- Chomczynski, P. and Sacchi, N. (1987) Anal.Biochem.162, 156.
- Compton, T. (1990) in 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nis, M., Gelfand, D., Sninsky, J., and White, T., eds.), p. 39, Academic Press, Inc.
- D’Alessio, J. M., Gruber, C. E., Cain, C., and Noon, M. C. (1990) Focus® 12, 47.
- Frohman, M.A., Dush, M.K, and Martin, G.R.(1988) Proc.Nat. Acad.Sci USA 85, 8998.
- Gerard, G.F.(1994) Focus® 16, 102.
- Gerard, G.F., D’Alessio, J.M., and Kotewicz, M.L.(1989) Focus® 11, 66.
- Gerard, G.F., Schmidt, B.J., Kotewicz, M.L., and Campbell, J.H.(1992) Focus® 14, 91.
- Hu, A.W., D'Alessio, J.M., Gerard, G.F., and Kullman, J. (1991) Focus® 13, 26.
- Lee, C.C. and Caskey, T. (1990) in PCR Protocols: A Guide to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nis, M., Gelfand, D., Sninsky, J., and White, T., eds.), p. 46, Academic Press, Inc.
- Sambrook J., Fritsch, E.F., and Maniatis, T. (1989)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 Simms, D., Cizdziel, P.E., and Chomczynski, P. (1993) Focus® 15, 99.
- Westfall, B., Sitaraman, K., Solus, J., Hughes, J., and Rashtchian, A. (1997) Focus® 19, 46.
- Westfall, B., Sitaraman, K., Berninger, M., and Mertz, L.M.(1995) Focus® 17, 62.
- Westfall, B., Sitaraman, K., Lee, J., Borman, J. and Rashtchian, A. (1999) Focus® 21, 49.
- Takagi, M., Nishioka, M., Kakihara, H., Kitabayashi, M., Inoue, H., Kawakami, B., Oka, M., and Imanaka, T. (1997) Appl.Environ.Microbiol.63, 4504.
- Sitaraman, K., Darfler, M., and Westfall, B. (1999) Focus® 21, 10.
- Nathan, M., Mertz, L., Fox, D. (1995) Focus® 17, 78.
- Schwabe, W., Lee, J.E., Nathan, M., Xu, R.H., Sitaraman, K., Smith, M., Potter, R.J., Rosenthal, K., Rashtchian, A., Gerard, G.F.(1998) Focus® 20, 30
25-0731 版本 B 200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