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寄生虫)入侵引起的疾病。免疫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产生大量抗体,攻击入侵者,清除体内异物,保护机体不受感染。当免疫力受损时,轻微的感染就会引起疾病。在历史上感染性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并且每年持续威胁数百万人的生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提供多种Invitrogen抗体,旨在可靠地检测感染性疾病的关键靶点。经过验证的抗体,可用于各种应用。
所有的病毒都是带有核心遗传物质(RNA 或 DNA)的空腔。病毒的生存离不开活的宿主,宿主可能是动物、植物或细菌。当病毒感染时,它会入侵宿主并利用宿主细胞产生新的病毒。大多数病毒引起感染性疾病,并出现细胞、组织或器官特异性病毒感染。例如,肝炎病毒专门攻击肝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和疣甚至HIV/AIDS、黄热病、出血热和寨卡病毒病等危重疾病。
病毒名称(感染/疾病) | 抗体 | 靶点别名 |
---|---|---|
腺病毒(腺病毒感染) | 腺病毒 | 腺病毒;2型腺病毒;5型腺病毒;AdV;AdV-2;AdV-5;HADV;HADV-2;HADV-5 |
腺病毒六邻体 | 腺病毒;AdV;HADV;HAdVC_gp08 | |
1型腺病毒 | 腺病毒;1型腺病毒;AdV;AdV-1;HADV;HADV-1 | |
2型腺病毒 | 腺病毒;2型腺病毒;AdV;AdV-2;HADV;HADV-2 | |
2型腺病毒E1A | 腺病毒;2型腺病毒;AdV;AdV-2;HADV;HADV-2 | |
2型腺病毒纤维 | 腺病毒;2型腺病毒;AdV;AdV-2;HADV;HADV-2 | |
2型腺病毒六邻体 | 腺病毒;2型腺病毒;AdV;AdV-2;HADV;HADV-2 | |
2/5型腺病毒 | 腺病毒;2型腺病毒;5型腺病毒;AdV;AdV-2;AdV-5;HADV;HADV-2;HADV-5 | |
3型腺病毒 | 腺病毒;3型腺病毒;AdV;AdV-3;HADV;HADV-3 | |
5型腺病毒 | 腺病毒;5型腺病毒;AdV;AdV-5;HADV;HADV-5 | |
5型腺病毒六邻体 | 腺病毒;5型腺病毒;AdV;AdV-5;HADV;HADV-5 | |
7型腺病毒 | 腺病毒;7型腺病毒;AdV;AdV-7;HADV;HADV-7 | |
牛乳头瘤病毒(常见于牛) | 牛乳头瘤病毒 | BPV |
1型牛乳头瘤病毒E2 | BPV;BPV蛋白E2;BPV-1;BPV1-E2 | |
犬细小病毒(主要影响犬) | 犬细小病毒 | CPV |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 巨细胞病毒65 kda晚期抗原 | CMV;HHV5gp078 |
巨细胞病毒45 kda晚期抗原 | CMV | |
巨细胞病毒gB晚期抗原 | CMV | |
巨细胞病毒gH晚期抗原 | CMV;HHV5gp070 | |
巨细胞病毒IE 70 kDa抗原 | CMV | |
巨细胞病毒IE 72 kDa抗原 | CMV | |
巨细胞病毒IE早期抗原 | CMV | |
巨细胞病毒pp65 | CMV;HHV5gp078 | |
巨细胞病毒UL97 | CMV | |
登革病毒(登革热) | 1-4型登革病毒 | 登革病毒壳 |
1-4型登革病毒包膜 | 2型登革病毒包膜;登革病毒包膜;登革病毒衣壳 | |
2型登革病毒 | 2型登革病毒 | |
2型登革病毒衣壳 | 衣壳蛋白;登革病毒衣壳 | |
2型登革病毒包膜 | 2型登革病毒包膜 | |
2型登革病毒NS1 | 登革病毒NS1;NS1;NS1蛋白 | |
2型登革病毒NS2B | 登革病毒NS2;NS2;NS2蛋白 | |
2型登革病毒NS3 | 登革病毒NS3;NS3;NS3蛋白 | |
2型登革病毒NS4A | 登革病毒NS4;NS4;NS4蛋白 | |
2型登革病毒NS4B | 登革病毒NS4;NS4;NS4蛋白 | |
2型登革病毒NS5 | 登革病毒NS5;NS5;NS5蛋白 | |
2型登革病毒PrM | 2型登革prm;登革病毒prm;2型登革病毒Prm;PrM蛋白 | |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 | 埃博拉病毒 | 2型登革病毒PrM |
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EB病毒 | EBV |
EB病毒Bam H1 Z早期抗原 | EBV;EBV EA;EBV早期 | |
EB病毒Bcl-2 | EBV | |
EB病毒Ea-D | EBV;EBV EA;EBV EAD;EBV早期 | |
EB病毒早期抗原 | EBV;EBV EA;EBV早期 | |
EB病毒早期抗原p55.50 | EBV;EBV EA;EBV早期 | |
EB病毒gp250/350 | EBV gp250;EBV gp350 | |
EB病毒LMP | EBV;EBV潜伏膜蛋白 | |
EB病毒LMP2A | EBV;EBV潜伏膜蛋白 | |
EB病毒核抗原1 | EBNA-1;EBV核抗原1 | |
EB病毒核抗原3C | EBNA-3C;EBV核抗原1 | |
EB病毒p18 | EBV p18 | |
EB病毒VCA | EBV;EBV VCA | |
猫白血病病毒(感染猫) | 猫白血病病毒 | FLV |
猫白血病病毒gp70 | FLV | |
猫白血病病毒P15E | FLV | |
猫白血病病毒p27 | FLV | |
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 | 甲型肝炎病毒颗粒 | HAVgp1;HepA |
甲型肝炎病毒Vp3 | HAVgp1;HepA | |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 | 乙型肝炎小S蛋白 | 乙型肝炎小S蛋白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 乙型肝炎病毒核衣壳颗粒;HepB | |
乙型肝炎病毒E | HBVgp4;HepB | |
乙型肝炎病毒前S2 | HBVgp4;HepB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B;HepB表面抗原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Ad/Ay | HBsAg;HBVgp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B;HepB ad;HepB ay;HepB表面抗原 |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Ayw | HBsAg;HBVgp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B;HepB ayw;HepB表面抗原 | |
乙型肝炎病毒X | HBV x核心蛋白;HBVgp3;HepB X | |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 HCV核心;HepC;HepC核心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包膜 | HCV核心;HCV包膜;HepC;HepC核心;HepC包膜 |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NS3/NS4 | HCV核心;HepC;HepC核心 | |
丙型肝炎病毒E1 | HCV E1;HCV基因型2A;HCV2a包膜糖蛋白E1;HepC | |
丙型肝炎病毒NS3 | HCV;HCV NS3;HepC;HepC NS3 | |
丙型肝炎病毒NS4、NS4a、NS4b | HCV;HCV NS4;HepC;HepC NS4 | |
丙型肝炎病毒NS5、NS5a、NS5b | HCV;HCV NS5;HepC;HepC NS5;NICE-3 | |
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 | 戊型肝炎病毒 | HepE |
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 | 庚型肝炎病毒 | C型GB病毒;C型GB病毒E2;GBC糖蛋白E2;GBV-C包膜糖蛋白E2;HepG |
庚型肝炎病毒E2 | C型GB病毒;C型GB病毒E2;GBC糖蛋白E2;GBV-C包膜糖蛋白E2;HepG | |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 | 1/2型单纯疱疹病毒 | 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HV-2;HSV;HSV 1/2;HSV I/II;1型HSV;2型HSV;II型HSV;HSV-2;HSV1;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1/2型单纯疱疹病毒gB | 糖蛋白B;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HV-2;HSV;HSV 1/2;HSV I/II;1型HSV;2型HSV;II型HSV;HSV-2;HSV1;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1/2型单纯疱疹病毒gD | 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HV-2;HSV;HSV 1/2;HSV I/II;1型HSV;2型HSV;II型HSV;HSV-2;HSV1;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1/2型单纯疱疹病毒核抗原 | 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HV-2;HSV;HSV 1/2;HSV | |
1型HSV | 1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SV;1型HSV;HSV1 | |
1型HSV gC | 1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SV;1型HSV;HSV1 | |
1型HSV gD | 1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SV;1型HSV;HSV1 | |
1型HSV ICP8 | 1型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HSV;1型HSV;HSV1 | |
2型HSV | 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2;2型HSV;II型HSV;HSV-2;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2型HSV gB | 糖蛋白B;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2;2型HSV;II型HSV;HSV-2;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2型HSV gD | 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2;2型HSV;II型HSV;HSV-2;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2型HSV gE | 糖蛋白E;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2;2型HSV;II型HSV;HSV-2;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2型HSV gG | 糖蛋白G;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2;2型HSV;II型HSV;HSV-2;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2型HSV NP | 2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单纯疱疹病毒;HHV-2;2型HSV;II型HSV;HSV-2;HSV2;2型人类疱疹病毒 | |
6型HSV 90kDa糖蛋白 | HHV-6;HHV-6 gp | |
6型HSV衣壳 | HHV-6 | |
6型HSV早期抗原 | HHV-6;HHV-6 EA | |
6型HSV包膜 | HHV-6;HHV-6包膜 | |
6型HSV U69 | GCVK;HHV6Z;人类疱疹病毒6B U69 | |
7型HSV U12 | HHV-7;7型人类疱疹病毒;U12 | |
8型HSV | HHV-8 | |
HIV(AIDS) | HIV1 gp120 | HIV糖蛋白120;HIV-1糖蛋白12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IV1 gp41 | HIV糖蛋白41;HIV-1糖蛋白4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HTLV-3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整合酶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nef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p17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p24 | HIV p24;HIV1gp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p55 | HIV p5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蛋白酶 | HIV蛋白酶;HIV1gp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M组HIV1 Rev | M组HIV;HIV-1 Rev区域33-4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颗粒调节因子 | |
HIV1逆转录酶 | HIV R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Tat | BH10;HIV-1 Tat区域6-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1 Vif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感染因子;病毒颗粒感染因子 | |
HIV1病毒颗粒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2 gp36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IV2 Nef | F蛋白;HIV2 nef蛋白;2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nef;Nef蛋白;阴性因子 | |
甲型流感(禽流感) | 禽流感H5N1神经氨酸酶 | 禽流感H5N1;H5N1;甲型流感神经氨酸酶 |
禽流感H5N3 HA | 禽流感H5N3;H5N3;甲型流感血凝素 | |
禽流感HA | 禽流感血凝素;甲型流感血凝素 | |
2型禽流感HA | 2型禽流感血凝素;甲型流感血凝素 | |
3型禽流感HA | 3型禽流感血凝素;甲型流感血凝素 | |
甲型流感(甲型流感) | 甲型流感H1N1 | H1N1;流感H1N1 |
甲型流感H1N1 HA | H1N1 HA;H1N1血凝素;流感H1N1 | |
甲型流感H1N1 NA | H1N1 NA;H1N1核抗原;流感H1N1;流感核抗原 | |
甲型流感H1N1 NS | H1N1;H1N1 NS;流感H1N1 | |
甲型流感H1N1病毒颗粒 | H1N1;H1N1病毒颗粒;流感H1N1 | |
甲型流感H3N2 | H3N2;流感H3N2 | |
甲型流感H3N2 HA | H3N2 HA;H3N2血凝素;流感H3N2 | |
甲型流感H3N2 M1 | H3N2;H3N2 M1;H3N2基质蛋白;流感H3N2 | |
甲型流感H3N2病毒颗粒 | H3N2;H3N2病毒颗粒;流感H3N2 | |
甲型流感H5 | 流感H5;流感NP-A | |
甲型流感H6N1 HA | H6N1 HA;H6N1血凝素;流感H6N1 | |
甲型流感H6N1 MP1 | H6N1主要蛋白1;H6N1 MP1;流感H6N1 | |
甲型流感H6N1 NP | H6N1 NP;H6N1核蛋白;流感H6N1 | |
甲型流感H7N7 HA | H7N7 HA;H7N7血凝素;流感H7N7 | |
甲型流感H9N2 HA | H9N2 HA;H9N2血凝素;流感H9N2 | |
甲型流感HA | H1N1 HA;H1N1血凝素;流感H1N1 | |
甲型流感M1 | 甲型流感M1 | |
甲型流感M2 | 流感病毒M2;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2 | |
甲型流感NP | 流感核蛋白 | |
甲型流感NS1 | 流感NS1 | |
甲型流感NS2 | 流感NS2 | |
甲型流感PA | 甲型流感保护性抗原;流感PA;流感保护性抗原 | |
甲型流感PB1 | 流感PB1 | |
甲型流感PB2 | 流感PB2 | |
乙型流感(人流感) | 乙型流感HA | 乙型流感血凝素;流感HA;流感血凝素 |
乙型流感NA | 乙型流感NA | |
乙型流感NP | 乙型流感核蛋白;流感NP;流感核蛋白 | |
乙型流感病毒颗粒 | 流感病毒颗粒 | |
马尔堡病毒(马尔堡病毒病) | 马尔堡病毒 | 马尔堡病毒 |
副流感病毒(副流感) | 1型副流感病毒 | hPIV-1;1型副流感病毒;PIV-1 |
1型副流感病毒融合蛋白 | hPIV-1;hPIV-1融合蛋白;1型副流感病毒;PIV-1;PIV-1融合蛋白 | |
2型副流感病毒 | hPIV-2;2型副流感病毒;PIV-2 | |
2型副流感病毒HA |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PIV-2;HPIV2gp7;2型人副流感病毒;PIV-2血凝素;PIV2 HA | |
2/3型副流感病毒 | hPIV-2;2型副流感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PIV-2;PIV-3 | |
3型副流感病毒 | hPIV-3;3型副流感病毒;PIV-3 | |
3型副流感病毒HA | hPIV-3;HPIV3gp7;3型副流感病毒;PIV-3;PIV-3血凝素;PIV-3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 |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 |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 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
1-3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 PV-2;PV-3 | |
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 PV-2 | |
狂犬病毒(狂犬病) | 狂犬病毒 | 狂犬病毒 |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病) | 轮状病毒 | 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胃肠炎 |
A群轮状病毒 VP6 | 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胃肠炎 | |
轮状病毒衣壳 | 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胃肠炎 | |
轮状病毒NCDV | 内布拉斯加犊牛腹泻病毒;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胃肠炎 |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和呼吸道感染) | RSV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
RSV融合蛋白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融合蛋白;Rsvgp08 | |
RSV糖蛋白G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糖蛋白G | |
RSV M2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 M2;RSV基质蛋白2 | |
RSV NP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 NP;RSV核蛋白 | |
RSV A2株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 A2 | |
RSV B1株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 B1 | |
RSV RSS-2株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RSV RSS-2 | |
SARS冠状病毒(SARS) | SARS冠状病毒3b | SARS 3b |
SARS冠状病毒E2 | SARS E2 | |
SARS冠状病毒基质 | SARS基质蛋白 | |
SARS冠状病毒NP | SARS NP;SARS核蛋白 | |
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 | SARS核衣壳 | |
SARS冠状病毒刺突蛋白 | SARS刺突蛋白 | |
SARS包膜蛋白 | EC 6.1.1.11;SARS;丝氨酸-tRNA连接酶;SERS;丝氨酰-tRNA合成酶,细胞质 | |
SV40 | SV40病毒大T抗原 | 猿猴空泡病毒40;猿猴病毒40 |
牛痘病毒(牛痘) | 牛痘病毒 | 牛痘病毒 |
牛痘病毒A27L | 牛痘病毒A27L | |
牛痘病毒游离形式 | 牛痘病毒游离形式 | |
牛痘病毒H1L | 牛痘病毒H1L |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水痘病毒;VZV |
西尼罗病毒(西尼罗热) | 西尼罗病毒核心抗原 | 西尼罗核心;WNV核心 |
西尼罗病毒包膜 | 西尼罗包膜;WNV包膜 | |
西尼罗病毒糖蛋白M | 西尼罗包膜;WNV包膜;WNV糖蛋白M | |
西尼罗病毒NS3蛋白酶 | 西尼罗病毒NS3蛋白酶 | |
黄热病病毒(黄热病) | 黄热病 | 黄热病 |
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病) | 寨卡病毒NS1 | 非结构蛋白1;NS1;ZIKV NS1;ZIKV-NS1 |
细菌可在不同环境(包括极热和极冷条件)中存活。大多数细菌无害,并且有些细菌实际上寄生于肠道,帮助消化食物。人类遇到的细菌中只有1%左右会致病。包括结核分枝杆菌、链球菌、志贺菌和沙门氏菌。
细菌名称(感染/疾病) | 抗体 | 靶点别名 |
---|---|---|
杆菌(炭疽) | 炭疽杆菌致死因子 | 炭疽致死因子;炭疽LF;炭疽杆菌致死因子;炭疽杆菌LF |
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 | 炭疽PA;炭疽保护性抗原;炭疽杆菌PA;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 | |
炭疽杆菌芽胞抗原 | 炭疽芽胞;炭疽杆菌芽胞 | |
杆菌芽胞抗原 | 炭疽芽胞;杆菌芽胞 | |
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 | 伯氏疏螺旋体 | 伯氏疏螺旋体;疏螺旋体;莱姆病 |
沙眼衣原体(衣原体) | 沙眼衣原体EB | 沙眼衣原体 |
沙眼衣原体LPS | 沙眼衣原体脂多糖 | |
沙眼衣原体MOMP |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沙眼衣原体MOMP | |
梭状芽胞杆菌(梭菌病) | 梭状芽胞杆菌 | 梭状芽胞杆菌 |
肉毒杆菌毒素A | 肉毒;肉毒毒素;肉毒杆菌 | |
肉毒杆菌毒素D | 肉毒杆菌毒素D;肉毒杆菌类毒素D | |
肉毒杆菌毒素E | BoNT/E;Bontoxilysin E;肉毒杆菌毒素E;肉毒杆菌类毒素E | |
艰难梭菌毒素A | 艰难梭菌毒素A;艰难梭菌类毒素A;TcdA | |
艰难梭菌毒素B | 艰难梭菌毒素B;艰难梭菌类毒素B;TcdB | |
产气荚膜梭菌 | 产气荚膜梭菌 | |
产气荚膜梭菌毒素B/C |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B;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B;pCPF5603_62 | |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毒素 | 破伤风梭菌 | |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感染) | 大肠杆菌J5 LPS | 大肠杆菌 |
大肠杆菌血清型987P Pili | 大肠杆菌 | |
大肠杆菌血清型K88Ab Pili | 大肠杆菌 | |
大肠杆菌血清型K99 Pili | 大肠杆菌 | |
大肠杆菌血清型O | 大肠杆菌 | |
大肠杆菌血清型O/K | 大肠杆菌 | |
大肠杆菌血清型O157 | 大肠杆菌 | |
肠球菌(肠球菌感染) | 肠球菌 | 肠球菌 |
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病) |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 | 嗜血杆菌b;Hib |
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 | 幽门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19 kDa | 幽门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 | |
幽门螺杆菌54 kDa | 幽门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 | |
幽门螺杆菌58 kDa | 幽门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 | |
幽门螺杆菌脲酶B | 幽门弯曲杆菌;幽门螺杆菌 | |
李斯特菌(李斯特菌感染) | 李斯特菌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 | 结核分枝杆菌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结核分枝杆菌16 kDa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结核分枝杆菌38 kDa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结核分枝杆菌40kDa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结核分枝杆菌Ag85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结核分枝杆菌CFP-10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结核分枝杆菌ESAT-6 | 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结核分枝杆菌HSP65 | 热休克蛋白65;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 | |
脑膜炎奈瑟菌(脑膜炎球菌病) | 脑膜炎奈瑟菌 |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感染) | 假单胞菌 | 假单胞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
沙门杆菌 | 沙门杆菌 | 沙门杆菌 |
沙门杆菌LPS | 沙门杆菌 | |
志贺菌(志贺菌病) | 志贺菌 | 志贺菌 |
1型痢疾志贺菌 | 志贺菌;痢疾志贺菌;志贺菌病 | |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葡萄球菌肠毒素A | 葡萄球菌 | |
葡萄球菌肠毒素B | 葡萄球菌 | |
葡萄球菌肠毒素壳 | 葡萄球菌 | |
表皮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
链球菌(链球菌感染) | 无乳链球菌 | 无乳链球菌 |
A链球菌群 | 链球菌 | |
B链球菌群 | 链球菌 | |
肺炎链球菌 | 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 | |
化脓性链球菌A群 | 化脓性链球菌 |
寄生虫是寄生在宿主身上/体内并获得营养得以存活的,最终对宿主造成伤害。通常,三种生物引起寄生虫病:原虫、蠕虫 和体外寄生虫。原虫,如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恶性疟原虫和刚地弓形虫,引起 原虫感染。蠕虫,俗称 肠内寄生虫,包括扁虫、绦虫和蛔虫。寄生虫在宿主体外生活和/或吸取营养,包括跳蚤、蚊子和螨虫。寄生虫感染在农村或发展中国家地区更为常见。疟疾 (由几种疟原虫引起,尤其是恶性疟原虫)是最致命的寄生虫病之一。在美国也发现几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包括隐孢子虫病、滴虫病和贾第虫病。
寄生虫名称(感染/疾病) | 抗体 | 靶点别名 |
---|---|---|
隐孢子虫(隐孢子虫病) | 隐孢子虫卵囊 | 隐孢子虫病;隐孢子虫 |
梨形鞭毛虫(贾第虫病) | 梨形鞭毛虫65 kDa | 梨形鞭毛虫 |
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 | 梨形鞭毛虫包囊 | |
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感染) | 恶性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HRP-2 | 恶性疟原虫 | |
恶性疟原虫MSP1 | 恶性疟原虫 | |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感染的红细胞 |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感染的红细胞 | |
刚地弓形虫(弓形虫病) | 刚地弓形虫 | 刚地弓形虫 |
刚地弓形虫38 kDa | 刚地弓形虫 | |
刚地弓形虫MIC3 | 刚地弓形虫 | |
刚地弓形虫P30 | 刚地弓形虫 | |
刚地弓形虫SAG1 | 刚地弓形虫 | |
阴道毛滴虫(滴虫病) | 阴道毛滴虫 | 阴道毛滴虫 |
阴道毛滴虫p65 | 阴道毛滴虫 |
真菌在环境和人体中无处不在。大多数真菌并不危险,已知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不到1%。真菌感染有两类——机会性真菌感染和原发性真菌感染。机会性真菌感染通常影响免疫系统薄弱的机体,其侵袭性通常非常强,有时甚至致命。曲霉病、念珠菌病和毛霉病是机会性真菌感染。原发性真菌感染的发展要缓慢得多,通常不会扩散到身体深处的器官。
真菌名称(感染/疾病) | 抗体 | 靶点别名 |
---|---|---|
曲霉(曲霉病) | 曲霉 | 曲霉 |
Invitrogen抗体旨在可靠地检测感染性疾病的关键靶点。.
A)用抗幽门螺杆菌抗体(货号PA5-16813)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的人胃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后续用AEC显色剂进行IHC分析。表示胃隐窝表面的幽门螺杆菌染色。B)对30µg BHK-21细胞提取物(A),30µg 2型登革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的全细胞提取物(B)和30µg 3型登革病毒感染的BHK-21细胞的全细胞提取物(C)中的2型登革病毒NS4B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将样本进行12% SDS-PAGE 胶分析,然后使用1:5000稀释的2型登革病毒NS4B多克隆抗体(货号PA5-27887)检测。C)以1:20的稀释度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克隆抗体(货号MA1-90605)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人肺成纤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