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如上节所讨论的实验装置,核酸电泳工作流程需要执行若干步骤,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核酸分离的结果。 本页面主要讨论与样品、试剂和运行参数相关的7大额外注意事项,包括:
电泳基本原理表明,不同大小的核酸样品,具有不同的迁移性。 但是,在电泳过程中,具有相同数量核苷酸,不同序列组成和构象的核酸也可能有不同的迁移性(图1)。
图 1. 构象不同的相同DNA的电泳迁移。 (A) 带切口环状、线性、超螺旋质粒DNA的电泳。 (B) 松弛型环状、线性和超螺旋质粒DNA的构象。 带切口质粒是一个松弛、开放的环状构象,体积大,凝胶中迁移缓慢;线性质粒迁移速度稍快;完好无损的质粒最紧凑,迁移速度最快。
有关琼脂糖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需分离核酸样品的大小和所希望达到的分辨率(了解更多有关 两种凝胶的信息)。 一般而言,高百分比凝胶适用于分离小分子,效果好。 表1归纳了核酸电泳选择琼脂糖和丙烯酰胺凝胶试剂时需考虑的性能。
性能 | 影响 |
---|---|
Clarity | 琼脂糖形成半透明的凝胶。 因此,在凝胶的 可视化和文档化 过程中,具有更高清晰度规格的琼脂糖可保证最小的荧光背景。 |
电渗透(EEO) | 电泳过程中,缓冲液离子与琼脂糖基质表面及里面电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缓冲液向电极的移动,这一过程被称为电渗或EEO。 由于缓冲液的正电离子(阳离子)与核酸(图2A)流动方向相反(图 2A),而带有较高负电荷的琼脂糖则会影响阳离子的移动,从而影响大核酸分子的分离(>10kb)。 EEO值可视为琼脂糖中负电荷基团数量的间接表示。 琼脂糖侧链上的氧原子(由 图 2B中X表示)可携带氢(X = H),或带负电荷的基团,如硫酸盐(SO3–)和丙酮酸(CH3COCOO–)。 由于负电荷吸引缓冲液阳离子,琼脂糖上存在的这些基团则会降低核酸分离的效率和分辨率。 |
凝胶点 | 凝胶点指的是琼脂糖溶液形成凝胶时的温度。 凝胶比例越高,凝胶点越高。 |
凝胶强度 | 凝胶强度用力单位(g/cm2)表示,指的是其抗破碎的能力,具体取决于琼脂糖浓度。 凝胶强度越高,就越方便处理。 |
遗传质量 | 遗传质量(GQ)指出,琼脂糖是否适用于分子生物学主要根据污染物和酶抑制剂水平。 |
熔点 | 熔点指的是琼脂糖的融化温度。 由于琼脂糖凝胶在受热时融化,所以熔点总是高于凝胶点。 低熔点琼脂糖(LMP) 是一种特殊琼脂糖,融化温度(~ 25°C)明显低于其他标准琼脂糖。 LMP琼脂糖同时具有较低的凝胶点,非常适用于大型核酸提取和连接等胶内酶反应。 |
性能 | 影响 |
---|---|
分子生物学 | 使用已进行核酸酶活性和污染物存在测试的高质量,分子生物级试剂。 可保护电泳过程中核酸样品的完整性。 |
稳定性/保质期 | 商业上通常在 聚丙烯酰胺原液中注入某种气体,以延长其稳定性。 如果您在实验室自己制备聚丙烯酰胺原液,注意在几个月内使用完,否则其会随着时间推移分解为丙烯酸。 丙烯酰胺 和 双丙烯酰胺粉末或溶液应储存于避光容器中,以免受光线影响。 硫酸铵(APS)溶液最好是现配现用,用于形成自由基启动凝胶聚合。 在4°C条件下,制备的原液可储存约一个月,但效率会随时间下降。 四甲基乙二胺 (TEMED)是稳定凝胶聚合中形成的自由基试剂,应密封存储,以防止氧化。 |
总的单体含量,w/v (%T) | 溶液中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双丙烯酰胺的总含量(% T)决定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孔隙大小。 例如,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由10% (w/v) 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组成。 %T越高,孔隙越小,分离小分子的分辨率也就越高(了解更多: 聚丙烯酰胺凝胶推荐%)。 |
交联剂的百分比(%) | %C是指交联剂量与单体总量的比例(w/w)。 在指定%T中, %C越高,孔隙越小。 %C也指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比值(例如,5 %C为19:1)。 5% C(19:1)和3.3% C(29:1)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核酸电泳常用凝胶。 |
性能 | 影响 |
---|---|
Clarity | 琼脂糖形成半透明的凝胶。 因此,在凝胶的 可视化和文档化 过程中,具有更高清晰度规格的琼脂糖可保证最小的荧光背景。 |
电渗透(EEO) | 电泳过程中,缓冲液离子与琼脂糖基质表面及里面电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缓冲液向电极的移动,这一过程被称为电渗或EEO。 由于缓冲液的正电离子(阳离子)与核酸(图2A)流动方向相反(图 2A),而带有较高负电荷的琼脂糖则会影响阳离子的移动,从而影响大核酸分子的分离(>10kb)。 EEO值可视为琼脂糖中负电荷基团数量的间接表示。 琼脂糖侧链上的氧原子(由 图 2B中X表示)可携带氢(X = H),或带负电荷的基团,如硫酸盐(SO3–)和丙酮酸(CH3COCOO–)。 由于负电荷吸引缓冲液阳离子,琼脂糖上存在的这些基团则会降低核酸分离的效率和分辨率。 |
凝胶点 | 凝胶点指的是琼脂糖溶液形成凝胶时的温度。 凝胶比例越高,凝胶点越高。 |
凝胶强度 | 凝胶强度用力单位(g/cm2)表示,指的是其抗破碎的能力,具体取决于琼脂糖浓度。 凝胶强度越高,就越方便处理。 |
遗传质量 | 遗传质量(GQ)指出,琼脂糖是否适用于分子生物学主要根据污染物和酶抑制剂水平。 |
熔点 | 熔点指的是琼脂糖的融化温度。 由于琼脂糖凝胶在受热时融化,所以熔点总是高于凝胶点。 低熔点琼脂糖(LMP) 是一种特殊琼脂糖,融化温度(~ 25°C)明显低于其他标准琼脂糖。 LMP琼脂糖同时具有较低的凝胶点,非常适用于大型核酸提取和连接等胶内酶反应。 |
性能 | 影响 |
---|---|
分子生物学 | 使用已进行核酸酶活性和污染物存在测试的高质量,分子生物级试剂。 可保护电泳过程中核酸样品的完整性。 |
稳定性/保质期 | 商业上通常在 聚丙烯酰胺原液中注入某种气体,以延长其稳定性。 如果您在实验室自己制备聚丙烯酰胺原液,注意在几个月内使用完,否则其会随着时间推移分解为丙烯酸。 丙烯酰胺 和 双丙烯酰胺粉末或溶液应储存于避光容器中,以免受光线影响。 硫酸铵(APS)溶液最好是现配现用,用于形成自由基启动凝胶聚合。 在4°C条件下,制备的原液可储存约一个月,但效率会随时间下降。 四甲基乙二胺 (TEMED)是稳定凝胶聚合中形成的自由基试剂,应密封存储,以防止氧化。 |
总的单体含量,w/v (%T) | 溶液中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双丙烯酰胺的总含量(% T)决定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孔隙大小。 例如,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由10% (w/v) 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组成。 %T越高,孔隙越小,分离小分子的分辨率也就越高(了解更多: 聚丙烯酰胺凝胶推荐%)。 |
交联剂的百分比(%) | %C是指交联剂量与单体总量的比例(w/w)。 在指定%T中, %C越高,孔隙越小。 %C也指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的比值(例如,5 %C为19:1)。 5% C(19:1)和3.3% C(29:1)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为核酸电泳常用凝胶。 |
图 2. (A)电泳过程中,缓冲液阳离子相对于核酸移动。 (B)琼脂糖结构单元氧的位置上,可携带负电荷基团(由X表示)。
凝胶厚度和孔径大小,包括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也可影响电泳结果[3]。
一般而言, 较厚的凝胶 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也较多,可导致条带扩散。 由于凝胶染色的高背景或凝胶染色和/或脱色所需时长(如进行 电泳后染色 ),可能会出现可视化不佳的情况。 对于 琼脂糖 凝胶,厚度以3 - 4 mm为佳,不推荐超过5 mm厚度的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的厚度由制造商提供的用于凝胶灌制的垫片决定,最常见的是0.75 mm,1.0 mm,1.5 mm。
而由 胶梳形状决定的 孔径大小,不仅影响样品的装载量,而且会影响条带的分辨率。 虽然较大的孔可容纳更大的样品负载,但同时也会产生粗条带,减少条带分辨率并产生污点。 而长而窄的孔可容纳的样品量虽小,但可提供更清晰的条带,以获得更好的分辨率。 减少高密度样品的进样量可提供更高强度的条带。
核酸电泳中常用的两种运行缓冲液为 Tris-醋酸 EDTA (TAE)和 Tris-硼酸盐EDTA (TBE)[5](参见 上节凝胶运行步骤)。 低分子量样品(如DNA < 1000bp)用具有较高离子强度和缓冲能力的 TBE 缓冲液分离效果较好;较大的DNA片段在TBE缓冲液中分离效果不佳。 用于分离生成二级结构的分子(例如RNA)的变性电泳,通常采用TBE缓冲液,因为聚丙烯酰胺凝胶主要使用 添加了7-8 M尿素 或类似变性剂的TBE缓冲液,以维持核酸的单链状态。
分离分子量较大(例如,DNA≥12-15 kb)的核酸,优先考虑低场强(1–2 V/cm)TAE 缓冲液。 TAE缓冲液可促进凝胶产生较大尺寸孔隙,减少 电内渗 (为带电相对较少的缓冲液),并降低电场强度,以降低大分子产生污点的趋势[6]。
通过电泳分离样品,施加电场后带负电荷的核酸向正极迁移。 因此,电泳的电气参数可以影响样品的迁移和组成其片段的分辨率[7,8]。
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下列方程,可用来展示电压(V)、电流(I)和功率 (P) 如何影响电泳结果。
电压=电流x电阻,即V = I x R
,功率=电流x电压,即 P = I x V
,因为V = I x R,功率也可表示为 P = I2 x R。
在凝胶运行过程中,电阻(R)是系统的固定参数。 例如,系统的缓冲液(电导率和缓冲能力)、温度、凝胶性能(百分比、高度、长度、数量、截面)等,都会影响电阻。 在导电介质中,较高温度可允许更多的电流流动,所以温度升高电阻减小。。 然而,在凝胶运行过程中,电阻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响电泳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热量。 产生的热量与系统消耗的能量成正比,而且取决于缓冲液电导率、施加的电压和电阻。 缓冲液的导电性越高(特别是由小离子组成),电流越高。 高电压和低电阻也可提高电流。 整体电流的增加,增加了系统产生的能量和热量。
表2 描述了电阻和热如何影响恒压、电源和电流对电泳系统的影响。 无论电源是否提供恒定电气参数,电压的上限应略低于系统的最大值,以避免过热导致设备和样品的损坏。 一般建议设置可实现样品有效分离且不会产生过多热量的电气参数。
电压 (V) | 功率(P) | 电流(I) | |
---|---|---|---|
描述 |
|
|
|
电泳的影响 |
|
|
|
电泳中,荧光染料 常用于核酸样品染色,使其可视化。 除灵敏度外,染料的激发波长、结合亲和性、凝胶渗透速度等特性也可影响电泳的工作流程和应用 (表3)[9]。
性能 | 影响 |
---|---|
亲和力 | 染料的结合亲和力非常重要,因为染料与样品结合后荧光增强方便观察。 一般而言,相对于单链分子(如RNA),核酸染料对双链分子(如DNA)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因为它更容易与双链螺旋分子结合。 对于RNA电泳而言,对 单链分子具有较高亲和力的独特染料可以提高RNA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变性剂的兼容性 | 尿素和甲酰胺为RNA电泳常用变性剂。 在变性电泳中,应考虑变性剂对染料的 抗淬灭作用 ,以提高有效性。 否则,在染色前应先清洗去除变性剂。 |
动态范围 | 动态范围表示样品量线性检测发生的数量级。 因此,具有更广动态范围的染料可更精确定量凝胶中的条带。 |
激发波长 | 较长的波长会产生较低的能量,因而对核酸的损害也较小。 因此相较于紫外光激发,使用蓝光激发的染料更能保护样品的完整性。 并会在下游应用中产生明显影响,例如 克隆效率。 |
凝胶渗透 | 在使用电泳后染色的情况下, 快速穿透凝胶 的染料不仅可以缩短工作流程,而且还能更好地染色较厚和高百分比的凝胶。 |
内源荧光 | 低内源荧光染料在凝胶染色中具有较低的背景,提高检测的同时,避开脱色需要。 |
诱变 | 在核酸染色中使用的荧光染料通常因其相互作用而产生诱变。 具有 较低诱变性和非危险染料是更安全,也更方便处理。 |
核酸样品染色的两种常用方法,包括:
(1) 凝胶内,染色剂与凝胶(和运行缓冲液)相结合
(2) 电泳后,运行完成后,凝胶单独浸泡染色。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势,如 表4所示。
方法 | 优势 | 注意事项 |
---|---|---|
凝胶内染色 |
|
|
电泳后染色 |
|
|
凝胶内染色 更方便,可视化只需较少染料。 然而,带正电的染色剂与核酸的迁移方向相反,会影响低分子量样品的检测,特别是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图 3A)。 此外,与核酸结合的染料会改变样品的迁移,即凝胶迁移,导致样品的大小与实际不符(图 3B)。 此外,在凝胶中加入高水平嵌入染料可能会改变超螺旋质粒DNA的构象,改变其在电泳中的迁移性(表观分子量)[10]。
因为 电泳后染色不影响样品的检测,是准确测定样品大小的首选方法。 然而,该方法工作流程时间较长,所需染料较多,使用如溴化乙锭等染料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有害废物。
综上所述,在电泳中除 工作流程设置外,选择合适的试剂、参数和方法,对实现最佳核酸分离和分析至关重要。
仅供科研使用,不可用于诊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