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页面上

iNKT 细胞图像
图 1. 恒定 NKT (iNKT) 细胞可根据特有的细胞表面成分进行鉴定。  iNKT 细胞表达 T 细胞受体 (TCR) Vα24Jα18,该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 (APC) 上的 CD1d 相互作用。此外,在激活后,iNKT 细胞产生 IFNγ,并通过 CD40L-CD40 交互与树突状细胞 (DC) 相互作用。 作为响应,DC 产生 IL-12 ,然后 IL-12 进一步刺激 iNKT 细胞的激活,组成一个正反馈回路。

什么是 iNKT 细胞?

恒定自然杀伤 T (iNKT) 细胞属于异源性自然杀伤 T (NKT) 细胞群,具有 T 细胞和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特性,有助于衔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4]. iNKT 细胞是 CD1d 限制性 T 淋巴细胞,它利用不变的 T 细胞受体 (TCR) α 链和有限的 TCR β 链库来识别特定的脂质抗原(图 1)[1,2,3]。研究发现它们对脂质抗原刺激反应迅速(数几分钟内),根据刺激分泌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 [5,6]。iNKT 细胞是最早对致病性刺激作出反应的细胞类型之一,其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助于确定免疫反应的进程 [6]。由于具有抗肿瘤功效,iNKT 细胞在近期的研究中被作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4,5]

在人外周血中,iNKT 细胞占循环 T 细胞的约 1%,而在人脂肪组织中,可多至约 10-25% [5]。在人肝脏中,iNKT 细胞非常少见。非恒定或多样化 NKT (dNKT) 细胞在人肝脏中占主导地位[5]。与人脂肪组织中的情况一样,小鼠脂肪组织中 iNKT 细胞的占比约为 10-25%。然而,与人相比,iNKT 细胞在小鼠肝脏中的 T 细胞群中的占比要高得多(~20-50%) [5]。在小鼠胸腺、脾脏和血液中,iNKT 细胞的占比较低,约为循环 T 细胞的 0.5-2% [5]

iNKT细胞发育

与常规 T 细胞一样,iNKT 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2,3,7]。双阳性(DP; CD4+ CD8+)胸腺细胞是所有属于 αβ T 细胞系的淋巴细胞的祖细胞[7,8]。iNKT 细胞属于该亚群,因此其祖细胞也是 DP 胸腺细胞,尽管有一小部分 iNKT 细胞通过旁路途径完成发育(见下文)[2,3,8]。与传统 T 细胞一样,iNKT 细胞通过四个双阴性 (DN) 阶段 (DN1-DN4) 发育,并在 DN3 阶段发生 β 链重排[3,8]。一个小亚群可以通过旁路途径在 DN4 阶段后直接成熟; 然而,大多数 DN iNKT 细胞会过渡到发育的四个 DP 阶段 (S0–S3) [7,8]

在完成这四个 DN 阶段后,DP 细胞要经历四个额外的发育阶段,从它们 TCRα 基因座的随机重排开始,产生恒定 α 链 (表 1)[1,2,3,8]。与由胸腺上皮细胞进行选择的常规 T 细胞的 DP 前体不同,iNKT DP 前体的阳性选择发生在其 TCR 识别表达 CD1d DP 胸腺细胞的自身脂质抗原时[4,7,8]。通过这种特殊的 DP-DP 相互作用,阳性选择后的胸腺细胞在 S0 期间被赋予 iNKT 细胞的发育程序[9,10,11]。该过程通过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分子 (SLAM) 受体家族的成员产生次级信号和共刺激 [7,8,9]。 TCR 和 SLAM 受体的参与导致 iNKT 前体细胞中 Egr2 转录因子的下游表达。在 S1 期间,该 Egr2 转录因子随后被募集到 Zbtb16 基因的启动子位点,该基因编码主 iNKT 细胞转录因子 PLZF [2,3,7,8,9,10,11]。PLZF 转录因子的表达是引导发育中 iNKT 细胞的效应特性所必需的 [2,3,7]。特别是,PLZF 负责指定 iNKT 细胞迁移到外周器官的模式,以及 iNKT 细胞受刺激时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2,3]

iNKT 细胞在 S2 或 S3 迁移出胸腺。NKT2 亚群和 NKT17 亚群指在 S2 时迁移的 iNKT 细胞,而 NKT1 亚群会发育到 S3 [2,3,8]。这三个亚群具有种系特异性转录因子,并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表 2)[2,3,8]。NKT1 细胞表达 T-box 21 转录因子,并能释放 IFNγ。NKT2 细胞表达 GATA 结合蛋白 3 (GATA3) ,并在稳定状态下释放白细胞介素 (IL)-4 细胞因子。NKT17 细胞表达视黄酸受体相关的孤核受体 γ (RORγt) 转录因子以及 IL-17 细胞因子。

iNKT 前体细胞的一个小亚群使用的旁路途径包括 DP 发育阶段的略过 [2,3,8]。在这个旁路发育过程中,来自 DN4 阶段的前体细胞包含表达 Vα14Jα18 mRNA 的群体,继而能够产生成熟的 DN iNKT 细胞 [2,3]。因此,基于 CD4 和 CD8 表达,成熟的 iNKT 细胞可分为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群:CD4+ CD8-,CD4- CD8-,以及CD4- CD8+ [12]。

iNKT 细胞的激活和抑制

由于 iNKT 细胞表达 αβ TCR,因此之前研究人员假设:类似于传统的 T 细胞,它们会识别并响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抗原呈递蛋白表达的肽段[1,2]。然而,现在普遍认为 iNKT 细胞主要识别和响应糖脂 [13,14,15,16]。这些脂质抗原由非多态性 MHC I 样糖蛋白 CD1d 分子呈递。在小鼠中,恒定的或固定的 Vα14Jα18 TCR α 链通常与 Vβ8.2、Vβ7 或 Vβ2 TCR β 链配对 [13,14,15,16]。人 iNKT 细胞也有类似的复合物,在该复合物中, Vα24Jα18 TCR α 链与 Vβ11 TCR β 链配对。小鼠和人的 TCR α 链以及小鼠和人 TCR β 链是同源物,因此小鼠和人的 iNKT 细胞具有高度保守的抗原特异性[13,14,15,16]

通过 TCR 对 iNKT 细胞的体内刺激可诱导快速的炎症反应。一旦 TCR 识别了 CD1d 呈递的脂质抗原,iNKT 细胞就会释放各种细胞因子,例如:辅助性 T 细胞 1 型 (Th1) 和 2 型 (Th2) 细胞因子[2,3,4,5,14]。iNKT 细胞的刺激也会诱导其他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13,14,15,16]。iNKT 细胞反应的性质取决于所识别的脂质抗原的结构。一些脂质抗原诱导 Th1 细胞因子的释放,如 IFNγ 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而其他脂质抗原可能导致 Th2 细胞因子的释放,包括 IL-4 和 IL-13(表 2)[15,16]。脂质抗原糖脂 α-半乳糖神经酰胺 (αGalCer) 会引起 Th0 偏离反应,刺激 iNKT 细胞同时产生 Th1 (IFNγ) 和 Th2 (IL-4) 型反应 [17,18]

Biasi et al.(2016) 研究了多发性硬化症 (MS) 患者的 iNKT 细胞可能的表型变化[19]。他们研究了 165 名处于该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发现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 CD4+ iNKT 细胞比例更高。他们还发现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主要产生 Th1 和 Th17 细胞因子,如 TNFα、IFNγ 和 IL-17[19]。他们的数据表明,活跃性和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症的持续炎症状态的特征是:存在产生细胞因子的 CD4 + iNKT 细胞 [19]

发育阶段第0阶段第1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
细胞表面表型CD4+
CD8+/-
CD24+
CD69+
CCR7+
CD161(H)
NK1.1 (M)
CD4+
CD8+/-
CD24-
CD69-
CD44低
CD161(H)
NK1.1 (M)
CD4+
CD8+/-
CD24-
CD69-
CD44高
CD161(H)
NK1.1 (M)
CD4+/-
CD8+/-
NK1.1+
CD69+
CD44高
CD161(H)
NK1.1 (M)
CD122+
CD27+
CXCR3/6+
缩略词:H:人; M:小鼠

iNKT细胞的抑制

随着免疫疗法方案的迅速增多,人们对治疗用 iNKT 细胞的研究兴趣也日益增长。有人提出,除了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TL) 和 NK 细胞外,iNKT 细胞也可以引发抗肿瘤反应 [4,5,18]。iNKT 细胞可以通过抗原识别杀死癌细胞,或通过消耗免疫抑制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AM) 来诱导抗肿瘤反应[4,5,18]。TAM 的消耗导致 NK 细胞和 CTL 的下游激活和迁移增加。在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施以 αGalCer 或 αGalCer 处理的树突状细胞会导致 IFNγ 释放增加和肿瘤抑制[18,19]。此外,iNKT 细胞的活化会通过 PPARγ 和 PLZF 转录因子的促进增加脂质生物合成 [18,20]。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累积也可能是 iNKT 细胞中 PPARγ 表达减少的原因,从而导致脂质生物合成减少和下游抑制[18,20]

iNKT 细胞标志物

如前所述,iNKT 细胞识别细菌脂质抗原,如 αGalCer。在流式细胞术中,载有 αGalCer 类似物的基于 CD1d 的四聚体可用来检测 iNKT 细胞 [21]。可以根据 CD3 表达和与基于 CD1d 的四聚体的结合来识别 iNKT 细胞 [21]。可以使用其他 iNKT 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谱来识别iNKT 细胞亚群(表 3)[21,22,23,24]

表 2.iNKT 细胞分泌的关键细胞因子。

iNKT 细胞亚群释放的细胞因子
NKT1TNFα, IFNγ, IL-2, IL-4, IL-13
NKT2IL-4, IL-13, IL-17RB
NKT17IL-13, IL-17A

 

表 3. 用于细胞类型识别的 iNKT 细胞标志物 [22,23,24]。

物种标志物 标志物类型
CD3表面
CD4表面
CD8表面
CD56表面
TNFα胞内
IFNγ胞内
 Vα24Jα18 TCR α 链(例如,使用抗体克隆 6B11 的荧光偶联物)表面
小鼠CD161表面
NK1.1表面
 αGalCer: CD1d 复合物(例如,使用抗体克隆 L363 的荧光偶联物)表面
CD3表面
CD4表面
CD56表面
CD56表面
TNFα胞内
IFNγ胞内

iNKT 细胞分离

iNKT 细胞是表达 NK 细胞标志物以及 TCR 的异质 T 细胞群 [21,22]。这些 NK 细胞标志物包括人的 CD161 和 CD56,以及小鼠的 NK1.1 和 DX5[21,22]。人和小鼠 iNKT 细胞都可以从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中分离出来。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 TCR Vα24Jα18、CD3、CD4、CD8 和 CD161 抗体进行分选 PBMCs,可以设门并分离出 iNKT 细胞群 [21,22]

参考文献

  1. Hogquist K, Georgiev H (2020) Recent advances in iNKT cell development.F1000Res 9:F1000 Faculty Rev-127.
  2. Gapin L (2016) Development of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Curr Opin Immunol 39:68–74.
  3. Shissler SC, Webb TJ (2019) The ins and outs of type I iNKT cell development.Mol Immunol 105:116–130.
  4. Shissler SC, Webb TJ (2019) The ins and outs of type I iNKT cell development.Mol Immunol 105:116–130.
  5. Wolf BJ, Choi JE, Exley MA (2018) Novel approaches to exploiting invariant NKT cel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Front Immunol 9:384.
  6. Krovi SH, Gapin L (2018)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 subsets—More than just developmental intermediates.Front Immunol 9:1393.
  7. Bennstein SB (2018) Unraveling natural killer T-cells development.Front Immunol 8:1950.
  8. Kwon DI, Lee YJ (2017)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rogram of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Immune Netw 17(6):365–377.
  9. Das R, Sant’Angelo DB, Nichols KE (2010)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invariant NKT cell development.Immunol Rev 238(1):195–215.
  10. Xu Y, Sun Y, Shen H et al.(2018) Regulation of the terminal maturation of iNKT cells by mediator complex subunit 23.Nat Commun 9(1):3875.
  11. Crosby CM, Kronenberg M (2018) Tissue-specific functions of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Nat Rev Immunol 18(9):559–574.
  12. Robinson JP, Cossarizza A, editors (2017) Single Cell Analysis: 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13. Montoya CJ, Pollard D, Martinson J et al.(2007)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subsets in health and disease using a novel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clonotypic monoclonal antibody, 6B11.Immunology 122(1):1–14.
  14. Birkholz AM, Kronenberg M (2015) Antigen specificity of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cells.Biomed J 38(6):470–483.
  15. Girardi E, Zajonc DM (2012).Molecular basis of lipid antigen presentation by CD1d and recognition by natural killer T cells.Immunol Rev 250(1):167–179.
  16. de Jong A (2015) Activation of human T cells by CD1 and self-lipids.Immunol Rev 267(1):16–29.
  17. Hogan AE, O’Reilly V, Dunne MR et al.(2011) Activation of human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with a thioglycoside analogue of α-galactosylceramide.Clin Immunol 140(2):196–207.
  18. Fu S, He K, Tian C et al.(2020) Impaired lipid biosynthesis hinders anti-tumor efficacy of intratumoral iNKT cells.Nat Commun 11(1):438.
  19. De Biasi S, Simone AM, Nasi M et al.(2016) INKT cells in 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display pro-inflammatory profiles.Front Immunol 7:555.
  20. Romero-Garcia S, Moreno-Altamirano MMB, Prado-Garcia H et al.(2016) Lactate contribution 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echanisms, effects on immune cells, and therapeutic relevance.Front Immunol 7:52.
  21. Liechti T, Roederer M (2019) OMIP‐058: 30‐Parameter flow cytometry panel to characterize iNKT, NK, unconventional and conventional T cells.Cytometry A 95(9):946–951.
  22. Metelitsa LS (2004) Flow cytometry for natural killer T cells: Multi-parameter methods for multifunctional cells.Clin Immunol 110(3):267–276.
  23. Watarai H, Nakagawa R, Omori-Miyake M et al.(2008) Methods for detection, isolation, and culture of mouse and human invariant NKT cells.Nat Protoc 3(1):70–78.
  24. Sag D, Özkan M, Kronenberg M et al.(2017) Improved detection of cytokines produced by invariant NKT cells.Sci Rep 7(1):16607.

相关文章和资源

仅供科研使用,不可用于诊断目的。